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胜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本文向您介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8个原则,看你做到了几个?
1.至少半年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判断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水平,理想的血糖控制要求糖化血红蛋白<7%。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指标,需按时监测。
在治疗初期,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1次,如果达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2.定期监测——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则大大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的发生率也会显著增加。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进行降压治疗是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实施积极的降压治疗策略,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超过目标水平应采用降压药物治疗(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目标值,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如果你没有高血压,每次就医时,也要测一次血压。
展开剩余82%3.定期监测——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血脂异常可以造成血管硬化,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素有“沉默的杀手”之称,因此血脂是控制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常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在这些成分中,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 “坏”胆固醇,是导致血管硬化的元凶,甘油三脂是“从犯”。
为了防范这位“沉默杀手”,糖友需每年至少检查1次血脂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异常的血脂。
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适当增加检测次数,以便评估疗效,调整药物剂量,使血脂尽早达标,远离“糖心”风暴。
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血脂的控制目标不同。糖友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血脂控制目标。
4.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在糖尿病的任何阶段,都需遵医嘱按时用药,配合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才能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自己调药,更不能停药,而应按医嘱用药。按医嘱定期复查,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5.定期检查——眼底
糖尿病眼底病变(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且很多糖友的外在表现是不典型的,糖友万不可通过自己的感觉或者症状做出判断,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才能确定。
建议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要检查一次眼底,即使没有问题,也要坚持每年查1次。如果出现问题,那需要半年甚至3个月查1次眼底。
6.爱护双足——自查足部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远离意外伤害导致的糖尿病足: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洗脚,注意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洗脚,注意卫生。
穿着合适的鞋袜,脚病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秋冬可为双脚抹上润肤膏,同时谨慎对待足疗。
穿着合适的鞋袜,脚病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秋冬可为双脚抹上润肤膏,同时谨慎对待足疗。
其次,学会看自己是否是糖尿病高危足:
摸有无足背动脉的正常搏动;
摸有无足背动脉的正常搏动;
查看足部是否有畸形生长的趋势(如足弓加大、平足或者脚趾头长歪);
查看足部是否有畸形生长的趋势(如足弓加大、平足或者脚趾头长歪);
既往是否曾有糖尿病足病史;
既往是否曾有糖尿病足病史;
把棉花捻成条,顶端尖状,轻轻划过脚底皮肤,看是否能感觉到棉花尖的存在,如果感觉不到则表示触觉消失或减退。检查时要避开胼胝或溃疡部位。连续进行10次。
把棉花捻成条,顶端尖状,轻轻划过脚底皮肤,看是否能感觉到棉花尖的存在,如果感觉不到则表示触觉消失或减退。检查时要避开胼胝或溃疡部位。连续进行10次。
出现以上任一情况,糖友都需高度重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免发展成为糖尿病足。
7.定期检查——肾脏病变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是阻止糖尿病肾病病程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和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筛选测定,增高者(UAER≥20ug/min或ACR≥30mg/g.Cr)6个月内复查。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加强干预治疗,有助于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
8. 每天监测体重
每天监测体重有助于体重正常者保持体重,有利于超重、肥胖者控制体重。
适当减轻体重的5%-10%,不仅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种类或剂量,改善血压、血脂甚至心血管结局,部分患者还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8个原则,你做了几个?
作者:张丽
发布于:北京市大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