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战斗后,天下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大势力相互争霸。尽管各方势力已经大致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汉朝的皇帝依旧名存实亡,虽然曹操、刘备、孙权各自都渴望独立自封为王,但在法理上,他们仍是汉朝的臣子,必须得到汉献帝的许可,才能自立为王,合法地割据一方。
在这一封王过程中,曹操与刘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曹操虽然外姓,但他通过汉献帝的同意被封为魏王,而刘备作为汉室的后嗣,虽然有自封汉中王的权力,但却没有得到汉献帝的批准。那曹操和刘备所采取的封王之道,究竟哪一种才是合法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汉高祖刘邦早就告诉我们:这两者都不合法!
曹操虽然表面上是汉献帝的臣子,但由于汉献帝早已被曹操所控制,曹操便没有直接逼迫汉献帝,而是采取了迂回手段,从汉献帝的后宫着手。汉献帝因深知曹操的势力之强大,心生恐惧,便用自己的血写下了一封诏书,将诏书缝入衣袋,秘密交给了董承,命令他刺杀曹操。董承接到衣带诏后,立刻准备行动,但事情很快败露。曹操震怒,除了杀了董承外,还迁怒到了董承的家人,将董承的女儿也一并处死。尽管曹操表面上并未直接与汉献帝为敌,但他毫不犹豫地违反了汉献帝的意愿,杀害了后宫妃子,这已经是严重的僭越行为。从那时起,曹操逐步将自己的权力置于汉献帝之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权倾朝野的丞相。
展开剩余74%然而,曹操这一连串的行动,令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她深知自己可能会成为汉献帝和曹操争权斗争中的牺牲品,心中恐惧不已。于是,她决定通过密信求救父亲伏完,请他出手杀掉曹操,以保全自己的生命。这封信最终还是被泄露了,曹操得知后,立即决定除掉伏皇后这一潜在威胁,确保自己对汉献帝的控制不受干扰。曹操派人入宫将伏皇后捉拿,伏皇后在宫中四处藏匿,甚至藏入了墙壁的夹层之中,但仍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最终,她被发现,悲惨地从藏身处被拽出。在被带走时,伏皇后向坐在一旁、完全不敢动弹的汉献帝哀求:“你为何不救我?”然而,此时汉献帝已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眼睁睁地看着伏皇后被带走,他无奈地回答道:“我连自己能活多久都不知道,何谈救你?”伏皇后最终被曹操幽禁,并且很快死于幽禁之中。曹操未对她下杀手,但随即将自己的女儿曹节嫁给了汉献帝,成功地将自己的权力进一步巩固,提醒汉献帝时刻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随着曹操的权力愈发强大,汉献帝的反抗也越来越徒劳,最终他明白与其继续挣扎,不如顺从曹操,以保全性命。于是,在伏皇后去世后的第二年,汉献帝同意封曹操为魏王。曹操终于如愿以偿,虽然他未明面上废除汉献帝、自己称帝,但在事实和实权上,曹操作为魏王,已然相当于帝王。尽管汉献帝内心不愿接受这一封王,但作为一个傀儡皇帝,他根本无法与实际掌握权力的丞相抗衡,最终只能默许曹操的要求。
曹操的魏王封号,像是一个信号,随即,各路势力开始纷纷上表,争取获得正式的王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刘备在其中,也开始为自己争取“汉中王”的名号。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最终在汉中之战中大胜曹军,成功占领汉中。就在同一年,刘备的部下们认为刘备的成就值得汉室的正式承认,于是联合上表,向汉献帝请求封刘备为“汉中王”。然而,汉献帝此时已完全沦为曹操的傀儡,手中没有实权,根本无法自主决定此事。更何况,曹操和刘备为敌,且刚刚在战场上败给刘备,怎可能轻易同意封刘备为王?
这封《汉中王劝进表》的内容简直带有挑衅意味,刘备的部下们在表中写道,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意图抨击曹操的乱政和篡权。曹操能容忍这种指责吗?而在表的最后,刘备的部下们更是以“先斩后奏”的方式,通知朝廷刘备已经自封为汉中王,并且根据汉初的典章制度,按照古制准备好了刘备成为诸侯王的一切礼仪。表面上是请求,实则已经为刘备“封王”打下了基础。此举虽然没有汉献帝的正式批准,但从情理上来看,刘备自封“汉中王”的举动是有一定依据的——他有保卫汉室的功绩,且身为汉室后嗣,理应获得承认。因此,尽管刘备未得到正式的天子同意,从现实角度看,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民和士人的认可,使得他在蜀地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然而,从法理上讲,曹操与刘备的封王行为,都没有得到汉献帝的正式同意,因此不被认为是合法的。回溯到四百年前的汉初,刘邦曾有过明确的“白马盟约”,规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意味着,除了刘家之外,任何外姓王者自立为王,都会遭到全民反对。曹操自封魏王,实际上就是违背了这一条祖制,而刘备的行为,虽然合理,但却仍属于未经天子同意的“自封”。因此,曹操和刘备的王位,虽然在政治上有实际权力,但在法理上并不合法。
最终,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后,果断废除了汉献帝,自立为帝,标志着魏国的真正合法化。而刘备也在继位后,称帝为“蜀汉”,以合法身份继续维护汉室名义。可以说,曹操与刘备的“魏王”和“汉中王”都是不合法的政权,但最终通过继承和自立帝号的方式,这两股力量才在历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合法性。
发布于:天津市大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