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何许人也?我党自南昌起义至建立新中国,有资格称作元帅的十位英灵之中,他赫然在列;毛主席一生中的几位核心助手,他亦名列其中。
他是毛泽东最早并肩作战的军事将领,年仅二十二岁就出任秋收起义的统帅,其声望甚至超过了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军官。然而,在围攻醴陵的战斗中,他遭遇了弹片击中,不幸离世。倘若他能再存活数载,待到授勋为元帅时,其名次或许会大幅提前。
多年来,知晓卢德铭故事的人,心中最大的困惑和遗憾便是,倘若他当年未牺牲,元帅的排序是否会有变动?他有没有可能取代朱老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位元帅?
对于这个议题,毛主席后续提及卢德铭时的追忆与评判,其实已经点明了结果。
卢德铭有何过人之处,令众人对其将帅之位诸多揣测?报考黄埔军校时,他已错过报名期限,却仍坚持前往。常人或许就此放弃,他却选择不放弃。他手持自己撰写的《论革命军队建设》,前往招生部门阐明理由,最终说服了负责人。最终,孙中山亲自下令“此等杰出青年,应破格录取”,从而让他得以进入黄埔军校二期。
卢德铭在黄埔军校表现十分出色。每次考核,他都能取得全校最优异的成绩。孙中山在毕业仪式上,向全体师生着重指出:“革命若想取得辉煌成就,必须依靠众多像卢德铭这样的优秀青年!所有人都要把他作为学习的典范!”要知道,黄埔军校是汇聚了众多杰出人才的学校,能够获得孙中山这样的高度评价,充分证明了卢德铭的卓越才能。
离开学校后,他加入了叶挺独立团,成为二营四连连的负责人。在某次进攻攸县的过程中,敌方突然调集兵力,形势变得非常危急,完全没有时间向叶挺汇报。卢德铭抓住时机,带领整个连队迅速行动,凭借着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无畏的战斗精神,成功攻占了攸县。战事结束后,叶挺非但没有因为他擅自行动而责备他,反而对他大加赞赏,表示自己从中获得了诸多教益,认为他临场处置的灵活机变,比自己直接指挥更能让自己受到触动。
年仅二十二岁就担任了秋收起义的军事统帅,这本身就是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相比之下,南昌起义的指挥官贺龙,当时早已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杰出将领。中央之所以把如此重要的秋收起义任务托付给卢德铭,足以表明在领导层看来,他的军事才干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卢德铭想要超越朱老总,荣膺元帅头衔,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从资历方面来说,朱老总的年龄比卢德铭大了整整十九岁。卢德铭直到1924年才进入黄埔军校,而朱老总早在1909年就加入了同盟会,并且还跟随蔡锷参与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滇军中担任过少将旅长,他的“朱旅长”称号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即便卢德铭再出色,在革命经历方面,他与朱老总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井冈山会师之后,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的职务非朱老总莫属。这并非卢德铭没有才能,而是当时的环境要求兼顾各方的势力。毛泽东担任党代表,主管思想文化方面的事务,因此军长必须挑选一个能够稳定两支队伍的人物。朱老总率领南昌起义的残余部队和湘南起义的武装力量,声望非常卓著,没有其他人能够取代他的位置。卢德铭若健在,极有可能出任副军长,参与朱老总的工作事务,不太可能与他争夺军长职务。
卢德铭有无可能超越彭德怀,荣膺第二元帅之位?起初,此二人境遇颇为相近。彭德怀曾就读于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卢德铭则毕业于黄埔军校。彭德怀曾指挥平江起义,卢德铭亦曾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前夕,彭德怀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五师一团团长,卢德铭则是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从职级而言,卢德铭的职位略胜一筹。
后来情形有了转变。彭德怀在平江起义中担任领导,率领第五军全体人员前往井冈山,彼时他担任军长,地位与朱老总相当。井冈山当时需要协调几支队伍的势力,毛主席和朱老总已经占据了两个关键位置,第三个重要位置理应交给彭德怀,因为他率领的是整个军团。卢德铭如果还活着,那时可能只是第四军副军长,比彭德怀的级别要低一些。红一方面军组建之后,彭德怀被任命为副司令长官,卢德铭的职位最多只能达到红一军团军团长,基本上无法超过彭德怀的级别。
卢德铭在资历和职位上,比林彪更有优势。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比卢德铭晚入学两年。南昌起义期间,林彪仅担任连队负责人,到井冈山后也只是营级军官。他后来能够晋升为红四军主官、红一军团领导,其中包含一定的偶然因素。他的上级王尔琢在战斗中遇难,同级别的伍中豪也被反动势力杀害,没有合适人选接替,这才给了他机会。林彪本人也拥有卓越的军事洞察力,在井冈山早期的革命斗争里,他多次投身于决定性的战役,通过实际战斗逐步增强自身能力并累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倘若卢德铭健在,局势将截然不同。卢德铭担任红四军副军长,无论资历高低、职务大小,以及毛泽东对他的倚重,都胜过当时的林彪。朱德后来升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四军军长的位置,极有可能由卢德铭担任,而不是林彪。八路军整编后,115师师长或许会是卢德铭,四野司令的宝座也极不可能由林彪坐上。如此看来,卢德铭若活着,元帅排名很可能在林彪之前。
1965年,毛主席再度踏上井冈山,提及卢德铭时说道:他是一位出色的同志,头脑灵活,意志坚定。当初我倡议向罗霄山脉迁移,不少人不以为然,是他挺身而出维护我的主张,才使得那支革命队伍得以保全,顺利从萍乡迁往井冈山。倘若他未遭遇不幸,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历史不容臆测,卢德铭在22岁时离世,这无疑是革命的重大损失。如果他得以存活至国家成立,元帅的排序将会有所变动,但他能否成为首位元帅并不太可能,因为朱老总的地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被挑战;超越彭德怀位列第二元帅的机会也相对渺茫;然而,从资历和贡献的角度来看,他很有可能排在林彪之前,跻身元帅前三的位置。这并非随意臆断,而是根据他的才能、经历,参照当时的革命状况分析出来的。毕竟,能同时获得孙中山、叶挺、毛主席的称赞,其能力确实非常突出。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大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